【两会传真】注入工匠精神“强”技能


来源:   |  文字:   |  摄影:
编辑: 雷四维   |  审核: 韩笑

编者按: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,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。春暖花开,万象更新,全国“两会”在春的序曲中拉开帷幕。全国政协委员、学校副校长温涛教授,全国政协委员、市政协副主席、数学与统计学院陈贵云教授,全国政协委员、文学院院长王本朝教授,全国人大代表、资源环境学院谢德体教授,为民愿发声,为发展献计,赴京出席盛会。校园网将根据媒体采访报道情况,推出“两会传真”专题,分享学校代表、委员的“声音”,聆听新时代民生的福音,共同期待美好愿景的实现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党委宣传部 党委网络工作部

 

住渝全国政协委员王本朝:注入工匠精神技能

——转自《重庆政协报》(2019312日报道)

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一改把职教归入教育的惯例,在就业段落着墨颇多,释放出抓职教就是促就业、抓职教就是抓经济、抓职教就是抓发展的强烈信号。”38日晚,住渝全国政协委员、西南大学文学院院长王本朝谈起政府工作报告热词——现代职业教育,言语间透着满满的欣喜。

当今社会,就业难已是共识,技工荒亦不容忽视,就业人群与招工企业都在叫苦,供需出现错位,症结在哪儿呢?王本朝一边翻阅着政府工作报告,一边回忆着职教的来时之路,探寻问题成因之所在。改革开放40年,我国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,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末,伴随高等教育扩招,国家把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发展重点,专科层次的职业教育蓬勃兴起,培养了一大批有知识、有技能的劳动大军。但是,随着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和片面追求985211、重本以及双一流学校的观念影响,职业教育在较长一段时期内处于国民教育体系的底端。高职、中职招生数下降;有的读了高职,毕业后也不愿意从事相关工作,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新生企业又找不到满意的人才,技工荒由此而来。

教育是培养人才的,人才是用来使用的,不能片面的将他们划分为三六九等。王本朝眉心轻锁,凝聚着思考的力量,他认为,要解决以上问题,完成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及高职院校要大规模扩招100万人的目标任务,必须有赖于两个转变:一是政策调整的转变,通过深化改革,着眼于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有效接轨,直至毕业证书与技能资格证书两证合一。同时重塑职业学校的评价体系,并建立相应的拨款机制。二是职业教育者自身观念的转变,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人才,根据市场快速调整人才培养模式,在教学理念、方法、过程等方面对标社会需求,培养高质量的满意人才。

要让工匠精神引领职业教育发展。随着交流的深入,王本朝把目光聚焦职教之魂,职业教育怎样培养未来的大国工匠,让中国的产品和服务成为世界的质量标杆?工匠精神正是题中之义。为此,他建言将工匠精神教育融入职业教育培训,加快推进课堂教学和一线生产的有机融合,打破体制性障碍,培养出符合国家需要的大国工匠,用匠心筑梦,为制造强国助力。而这,还需要全社会对职业教育观念的转变,引导国民逐步消除轻视职业教育的观念,不断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,树立以人为本的成材观、就业观,吸引更多的高素质适龄人才选择职业教育。

职业无分贵贱,关键是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。这一观点,被王本朝多次提及。让合适的人才接受适合的教育,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工作,这是教育的内核,也是就业的内核。

(编辑 韩笑 审核 周翱)